西周神面卣,通梁高33.8厘米,重4.23千克,是西周贵族祭祀用的青铜酒器
神面卣:跨越三千年的传奇与回归
在历史的长河中,无数珍贵的文物如星辰般闪耀,它们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,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。而有一件文物,它诞生于约 3000 年前的西周早期,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神秘的纹饰,成为了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它就是神面卣。然而,这尊精美绝伦的青铜礼器,却有着一段跌宕起伏、令人唏嘘的传奇经历。
展开剩余88%西周瑰宝,初露峥嵘
西周早期,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在匠人们的手中诞生,神面卣便是其中之一。它作为祭祀酒器,承载着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愿。神面卣的器盖与器身四面铸有威严而灵动的神面纹饰,这些神面头生双角,双睛圆鼓,直鼻小耳,大眼暴张,呲出两颗獠牙,威猛之中又略带笑意。更为神奇的是,无论你从哪个角度观看,它的双眼仿佛都紧紧盯着你,给人一种摄人魂魄之感。专家们研究后认为,这些神面很可能代表着西周信仰中至高无上的 “天帝”。
器盖顶端站立着一只猫头鹰,在古代,猫头鹰被视为一种十分凶猛的鸟,它象征着力量。提梁由共享一尾的两条龙组成,龙尾上翘,提梁的两端各有一个由象鼻、牛头、羊角组成的怪物,形态怪异却又栩栩如生。器身口沿两侧延伸出称作貘的动物,它们为这件庄重的器物增添了几分灵动。卣的最下部圈足上,则装饰着一个双身的蛇,蛇头居中间前凸,蛇身左右延展,与提梁上的双龙相呼应,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神话传说。据研究,这些动物纹饰象征着 “天帝” 属下掌管各方的神怪。
在商周时期,青铜器大多以刻画花纹作为装饰,只是在深浅、层次上有所区别。而神面卣却完全突破了常规,它是一件立体的艺术品,雕饰极为复杂,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匠人们超凡的技艺和独特的创造力。在全世界保存的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中,没有一件与之造型和装饰相同,其超凡的艺术价值让各方专家无不叹为观止,被誉为百年难遇的艺术珍品。
破土而出,初现人间
关于神面卣的出土,虽无确切的历史记载,但结合其工艺特征与西周时期的丧葬习俗,我们可以做出合理推测。它或许出土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一处西周贵族大墓。
传闻:那是在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个春日,关中平原上的一户农家正在地里劳作。锄头下去,“哐当” 一声,碰到了坚硬的东西。农夫好奇地拨开泥土,一件布满铜绿的器物一角显露出来。他赶紧叫来乡邻,众人小心翼翼地挖掘,神面卣的全貌渐渐展露。当它完全出土时,在场的人都被它奇特的造型惊呆了。那威严的神面、灵动的动物纹饰,在春日的阳光下散发着神秘的气息。
当地的乡绅得知消息后,立刻赶了过来。他见这器物造型不凡,料定是件宝物,便将其买下,妥善保管。消息很快传开,引起了当时一位古董商的注意。古董商专程赶来,看到神面卣后,被它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纹饰深深吸引,他知道这绝非寻常之物,便高价从乡绅手中购得。
入宫之路,皇家珍藏
古董商得到神面卣后,深知其价值,一心想将这件宝物送入皇宫。他通过层层关系,结识了宫中负责采办古玩的官员。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,古董商带着神面卣来到官员府邸。
当神面卣被小心翼翼地从锦盒中取出时,官员顿时被它的气势所震撼。他仔细端详着这件器物,神面的威严、动物纹饰的灵动,无一不彰显着它的非凡。官员知道,这样的宝物定能得到皇上的青睐。
几天后,神面卣被精心包裹,由专人护送着进入了皇宫。它先被送到内务府,经过工匠们的清洗和简单修复,原本被铜绿掩盖的纹饰愈发清晰,神面的双眼仿佛更加有神,透着一股震慑人心的力量。
随后,神面卣被呈到了道光皇帝面前。道光皇帝本就对古玩颇有兴趣,见到神面卣后,龙颜大悦。他绕着器物仔细观赏,对其立体雕饰工艺赞不绝口。尤其是那神面,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都像是在注视着自己,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敬畏。当即,道光皇帝下令将神面卣收入圆明园,作为皇家珍藏。从此,神面卣在这座万园之园中,与众多奇珍异宝相伴,静静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时光。
战火纷飞,蒙尘异乡
时光流转,神面卣静静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。然而,1860 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它原本平静的命运。这一年,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,他们的铁蹄踏入北京,闯进了被誉为 “万园之园” 的圆明园。这座凝聚了无数中国工匠心血、收藏着海量奇珍异宝的皇家园林,瞬间陷入了一片火海。英法联军贪婪地掠夺着园内的文物,能带走的全部抢走,带不走的就肆意破坏。在这场浩劫中,神面卣也未能幸免,它被侵略者从圆明园中掠走,从此远离了祖国的怀抱,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海外漂泊生涯。
离开圆明园后,神面卣辗转于世界各地的古董市场和收藏家之手。它的身世逐渐被人遗忘,只留下那独特的造型和神秘的纹饰,在向世人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。由于神面卣的造型太过独特,与人们常见的商周青铜器风格迥异,在海外的一些收藏圈子里,它甚至一度被质疑为赝品。但也正是这份独特,让它吸引了一些有识之士的目光,他们开始深入研究这件神秘的器物,试图揭开它背后的历史谜团。
卣下部近圈足部位两侧面还各装饰一条双身蛇、枭、貘、象、蛇等,情态怪异而又生动别致。
神器卣底铭文"作厥宝尊彝"昭示其尊贵身份
鉴定风波,真伪之辨
上世纪 90 年代初,神面卣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再次现身。这一次,它以前所未有的独特外形震惊了世界收藏界,瞬间成为各国收藏家及博物馆争相购买的对象。然而,围绕它的质疑声也从未停止。为了确认真伪,神面卣的卖方联系了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,希望通过科学的手段来验证它的身份。这些研究机构采用热释光的方法对神面卣进行测试,为此,他们在神面卣顶部钻了 6 个孔眼,取样化验。
经过漫长而严谨的检测过程,最终结果确认该卣为西周真品。尽管科学鉴定为神面卣正名,但此前的传言以及人为造成的损坏,让世界各国收藏机构心生顾虑,不敢轻易出手购买。这尊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青铜礼器,在海外市场上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。它孤独地等待着,等待着一个能真正懂它、带它回家的人。
游子归来,重焕光彩
就在神面卣陷入困境之时,中国保利集团得知了它的消息。保利集团一直致力于抢救流失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,当他们了解到神面卣的坎坷遭遇后,毅然决定出手收购。经过一系列艰难的谈判和努力,保利集团最终以千万元的代价,成功将神面卣从海外购回。2003 年,神面卣正式入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,结束了长达 100 多年的漂泊生涯,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。
回到祖国的神面卣,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和关注。它成为了保利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,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。
人们惊叹于它独特的造型、精美的工艺和神秘的纹饰,仿佛透过它,穿越时空,看到了西周时期的辉煌文明。在博物馆的展柜中,神面卣静静地陈列着,它身上的每一道痕迹、每一处纹饰,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它的回归,不仅是一件文物的回家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,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和保护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。
如今,神面卣依然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。它的传奇故事,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流传,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,铭记中华民族为了守护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努力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会有更多像神面卣这样流失海外的文物,陆续回到祖国的怀抱,续写它们的辉煌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