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月中旬,耶路撒冷,当地媒体把一段最新流传的视频顶到了头条:特朗普在以色列的公合说话,话锋一转,替内塔尼亚胡说好话;台下坐着的,是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。因为这个,外界马上猜测,他是在为内塔尼亚胡的司法案“求情”。我先说一句,视频版本很多,细节还在核对,不过特朗普近期的表态确实更偏向内塔尼亚胡。
先把案子摆正。内塔尼亚胡的刑案分三宗,俗称1000、2000、4000案,涉及欺诈、受贿和违反公共信任。2020年正式开审,到现在已近五年。今年以来,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多次排期,他本人也多次出庭。同样,辩方和检方都在申请新证人、新材料,案子还在推着走。
接着说“赦免”。以色列总统依法确有赦免权,但常见的是在定罪后减刑或赦免,对审判中的案件出手很少见。赦免是政治决定,但也要顾司法独立的面子。这就是为什么,特朗普公开喊话的分量很重,赫尔佐格要不要理会,背后全是掰手腕。
另外一个关键点在海牙。2024年5月20日,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·汗宣布,已向预审法官申请对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防长加兰特签发逮捕令,同时也申请对哈马斯高层签发逮捕令。结果还没出炉;以色列不是成员国,但一旦签发,成员国在本国境内有协助拘捕的义务。
内塔尼亚胡不只担心本国法院,同样要考虑出国风险。他作为战时总理,手里握着更多现场指挥权。因为这个,外界常把司法压力和停火谈判放在一起认为两条线互相影响。但不能简单地把停火拖延都归到个人安危上,线索得一个个拆。
回到战事。加沙战火从2023年10月7日烧起,到今年秋天还没彻底停,联合国多次通报平民伤亡惨重,救援进不去,电水短缺严重。以军在加沙、北部边境两线同时承压,北边同样和赫兹卜拉打得不断加码。同样,火箭弹、无人机和边境袭击几乎每天都有。
很多人关心选举会不会被无限期推迟。以色列的规则是,选举时间由议会决定,战时没有自动冻结条款;但在战时,政治氛围更偏安全议题,执政方往往更占便宜。这不是“条例一盖章就能拖”,而是政治现实在起作用。
美国国内也在盯着这场仗。4月下旬,美国会通过了对以色列、乌克兰和印太的一揽子援助法案,白宫继续给以色列军援,但也不断公开提醒克制。选举年里,两党对中东的口径常常拧巴,行政和立法之间也会拉扯。
特朗普的声音在这里就更醒目。他一方面强调对以色列的支持,另一方面又批评拜登“管太多”。如果他重返白宫,方向可能是更少约束、更快交易;但同样,他也会压停火谈判给自己一个“立刻见效”的交代。这两条线,碰上以色列国内的司法案,就容易搅在一起。
还有一点必须澄清。网上有人说“以色列轰炸了卡塔尔首都”,这是不属实的。卡塔尔一直在做中间人,和美国、埃及一起推动人质换停火的谈判,主要会场在多哈和开罗。信息这么乱,越到关键口,越要先把真假分清,否则外部承诺、内部决策都会被带偏。
以色列国内压力也在往上顶。特拉维夫、耶路撒冷每周都有抗议,人质家属举着照片要政府“把人带回来”,反对派要求设立国家调查委员会,审视10月7日前后的责任链。同样,执政联盟内小党也会抬价,要求更强硬的战术或更保守的司法安排。
在这种氛围里,一个外国政客跑来替总理求赦免,效果不一定是加分。以色列人更在乎法院和军队的自家判断,赫尔佐格也很清楚赦免的政治后果。特朗普的喊话更像是向外界做信号:他站在“继续打、保住人”的一边。
夜里,特拉维夫卡普兰路口,人群举着黄条幅,有人敲着鼓点,有人把一瓶水递给哭红眼的中年男人,警察在旁边拉起塑料线。是法院给出关键裁定,还是政府把战线再拉长一截,特朗普的这句“求情”,到底会把方向推向哪个刻度?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